爲什麼中國留學生這麼熱衷於去英國留學?
今天看到一個比較熱的帖子,說爲什麼中國留學生這麼熱衷於去英國留學?
我正好對這個話題比較有心得,也談一談我的感受。
一、安全
對國內大多家庭來說,留學這件事,第一要素不是環境多好,學校多強,專業多好這些。第一要素其實是安全。
清华、北大的博士争相应聘小学教师,师范类高校还能继续招生吗?
而英國之所以這麼多人選,我覺得核心就是放眼歐洲和北美,整體比較下來,英國相對來說是最安全的一個國家了。負面新聞比較少,英國人整體比較有愛,畢竟對小動物都那麼照拂。
治安方面也是沒啥大問題,小偷會有,偷手機偷證件這件事沒法避免。但其他搶劫事件概率下,大的殺傷事件基本不太有。去英國留學的學生,國內本來就是女生多,女生都覺得安全的城市,那只有是英國了。
英國整體來說是一個你即使宿醉,也不會有啥問天的地方。相對來說素質還是比較高。
二、歧視少,或者比較隱晦,整體是開放的
黃皮,白皮,黑皮,不同膚色總會有文化碰撞問題,歧視避免不了,而且不同人羣不同境況,總會遇到這類問題。真的無法避免。畢竟哪裡都有素質低的,哪裡都有欺軟怕硬的。
不過英國整體來說也是相對最隱蔽的,只能說歧視本身不是政治正確。你報警人家警察叔叔也維護被歧視這方,不像國內,要顧忌就比較多。要保護下白皮。英國不會這樣。
所以,有的時候,在白天,遭遇被歧視,果斷反擊即可。別忍,忍容易意難平。接着幾周想想都不爽,直接剛回去就好。本來就佔理的事。有些時候就是這樣,你越慫,你越想忍,他們就越瞧不起你,越嘲諷你。你態度強硬點,他們也會害怕的。
大方向來說,英國或愛爾蘭這邊整體其實比較友好,而且是越村的地方越友好。我這邊和大多留學生聊下來,歧視問題真的還好。
三、中英相對友好
中英其實關係相對友好,英國把中國留學生當成最大的肥羊。很多學校都依賴中國留學生經費。所以,除了在申請門檻上要求越來越高之外,其實大方向還是對中國學生比較友好的。除了少數不開眼的教授或教職員工會對中國留學生有惡意,大方向來說還是互相對眼的。
而且因爲友好,帶來的互惠互利政策是拉滿的。像現在的畢業生簽證,中國學生能留英的人數也從之前的800多人,變成了去年的5000多人,實現了一個數量的增長。
以及HPI簽證,這種對一些國內名校的學生來說,多了一層從國內來到英國求職就業的渠道。
再有就是簽證方面,尤其是針對留學生簽證,拒籤率基本維持在1%以內,甚至更低,基本99.5%+的通過率,而且簽證材料一減再減。不像老美,拒籤率這麼高,拿了獎學金的學生都能被拒籤,我也是服了。也不像澳洲,防狼一樣防國內人入侵。
四、名校多,認可度高
英國的名校的確多,帝國的學府雖然有吃老本的嫌疑,但人家底蘊在這裡。國內還是有特別多學生趨之若鶩的。
整體來說,人家英國和澳洲最起碼操控了兩個世界大學的榜單,一個是你們最愛的QS世界大學排名,一個是THE世界大學排名,這兩個榜單總部都在英國。那你覺得這個榜單是不是得整體爲英國服務。
而國內就業,回國篩選人才也得參考世界大學排名,QS還被引用最多,英國前百的學校佔據17所名校。不管真實力,還是買榜,只要在榜單上,就得承認人家合法合規合理的正統性。其他學校要能行,也可以去擠掉。
除了本身名校多,英國學制短也是一個大優勢,國內留學生追求一個時間性價比。尤其是女生,特別多的家庭是注重孩子儘快完成學業,然後早點就業或組成家庭的。畢竟時間也是資本。那英國本碩加一起能省下兩年時間。對大多家庭來說絕配啊。
五、各種活動多,娛樂多,能玩好
如果說名校多能學好,師資好,能學到真東西,能改變思維模式,有一定思辨能力。
那麼英國各種活動多,不同世界羣體多,帶來的文化碰撞也是拉昇你認知水平能力的時候。
還有應接不暇的活動,比如博物館,藝術展,音樂節,最近纔開始的裸騎,罷工,遊行等等,還有各種展,各種live show,娛樂屬性直接拉滿,你學也上了,各種也經歷了。人是這樣,你得習慣性的接觸到更好的東西和資源。你拼起來的時候也會有動力。你會阻止自己回到安全區,或更差的平臺。
這種反差感只要足夠的碰撞,就會越發激勵你往更好的平臺去發展。這也是找到很多留學生自驅力的一種方式。
總了個結:英國整體而言,除了費用貴點,其實大方向沒毛病。雖然有人覺得英國的高校在走下坡路,也有人在唱衰英國經濟,還有人說英國福利不行,本地人都開始往澳洲跑。
但只是留學性價比而言,英國其實是塔尖上的。能對比的就只有老美。其他像德國,要麼太難,事太多。要麼像其他歐陸地區,小語種也是攔路虎不說,學校排名還上不去,除非留當地,否則回國沒保障。港新其實挺好,但足夠卷,特別是弄港三坡二的。一年比一年卷。
軍事新聞